广州桑拿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学技巧和科学精神的差异

[复制链接]

54

主题

54

帖子

32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3 20:5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觉得,在教师的培养中精神的塑造要比技巧的训练重要。换句话说,
我们对教师的培养重点在于精神,而非技巧。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只要求教师们熟练掌握科学技术,那我们就别指望他
们会成为优秀的人类学家、实验心理学家和儿童卫生学家。我们这样做,只是
把他们引入了实验科学的大门,教会他们如何操作某些实验仪器和设备而已
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指导教师与自己的专门领域一学校—相联系
让他们意识到科学精神的重要性,从而成就更加光明与美好的未来。我们的
目的在于唤醒教育工作者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让他们体会到一个人迫
不及待地进行实验和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实验结果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实验装置就好像字母表一样,如果我们想揭开大自然的奥秘,就必须熟
练掌握操作它们的技巧。对于一本能够揭开作者的深奥思想的著作,那些字
母只是构成了这本书的外部符号,同样,也是借助于这些实验装置,大自然
向我们展示出它的无穷魅力,让我们对它的神秘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就算剧本印刷得再清晰无误,也没有人能够以机械地拼写课本中单词的
方式读懂莎士比亚剧本的真正含义。一个只懂得如何操作实验装置的人,跟
只会拼写课本中单词的文字含义的人没什么两样。如果我们只对教师进行技
巧的培训,那他们永远不可能迈进真正的科学家的行列
我们必须努力把教师培养成为崇拜大自然和探索大自然的人。就像那个
已经学会了单词拼写的人一样,当他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能够读懂莎士比亚
但丁和歌德作品中隐含的思想内涵的时候,那种感觉会让他欣喜若狂。
要想达到这样的水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可我们却犯了一个很严
重的错误一我们单纯地认为,只要孩子们学会拼写课本上的单词,就算学
会了阅读。就算他们能够轻易读出商店的招牌、报纸的名称以及他们所看到
的每一个单词,却还是无法理解其意思。
他们认为自己能够读懂每一本书,可当他们走进一家图书馆真正开始阅
读的时候才意识到,只知道如何机械地阅读课本上的单词一点用处都没有,
自已还需要返回学校去进行长时间的学习。
我们试图通过教授人体测量学和心理测量学的方法来培养科学教育学教
师的做法,与这样的情况没什么两样。
我们暂且放下这些培养科学教育学教师时所遇到的困难不表,也不想扼
要地描述一下培养方案,因为如果继续在这个问司题上耽搁,我们就会陷入不
必要的讨论中去
现在,让我们假定经过长期的培训,教师们已经做好了随时观察自然的准备。
比如,他们已经具备了探索自然应该有的忘我精神,他们毫无怨言地半夜起床
走进田野和森林,只为了弄清楚某个昆虫在夜间的活动和清晨的行踪。
假设有这样一位科学家,虽然长时间的奔波导致他身心俱疲,但满身的
泥土和似火的骄阳都没能消磨掉他的意志力。为了对昆虫进行持续不断的观
察,他全神贯注地隐藏着自己。为了不惊扰到昆虫,好让其保持最自然的状态,
他似乎全然忘记了自己。
我们再假定,教师们已经达到了这位科学家的水平,虽然他的眼睛已经看不
清东西,但他还是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显微镜下那些长满纤毛的微生物身上。
这些微生物互相避让,以其特有的方式选择着食物,这说明它们已经具
备了初级的意识。为了扰乱它们呆滞的状态,便于观察它们是如何趋向于正
负极的,科学家开始用电来刺激它们。接下来,为了观察它们的趋光性,科
学家还用光来刺激它们。
在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科学家开始思考以下的问题:
这些微生物逃离或趋向某种刺激物和它们回避或选择某种食物,这两种行为
是否是由同一机制引发的呢?
换句话说,也就是它们之所以会对刺激物做出不同反应,是因为它们已经具备了初级的意识呢,还是仅仅出于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道理呢?
我们接着假定,现在已经是下午四点了,科学家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在
实验室里而不是在家里,他连午饭都还没吃呢,但是他庆幸自己没有离开实
验室,因为只一顿饭的工夫,他就可能错过很多精彩的细节。
我们设想一下,教师们没通过科学训练就对观察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工作境界。但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来说,这还远远不够,因
为教师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观察对象不是昆虫或细菌,而是人。
教师并不是根据日常生活习惯对人进行研究,也不是像对昆虫进行全天
候观察的科学家那样对人进行不间断的追踪,而是研究处于清醒状态的人的
智力活动。
我们要培养的是教师对于研究人的兴趣,这种兴趣具有这样的特征:观
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必须具有某种密切的联系,这种密切联系在动植物学家
和他们的研究对象之间是不存在的
如果一个科学家没有献身精神,就不会喜欢上他所研究的昆虫或者化学
反应。这种献身精神让科学家几近疯狂,甚至不惜以生命的代价来保卫自己
的事业。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简单而又亲切的,它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这种感情并非某个特权阶层所独有,它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
为了说明第二种培养教师的模式——精神培训,我们不妨设想一下耶稣
基督第一批弟子的头脑和内心。当他们第一次听到耶稣基督给他们描述的比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庄严神圣的天国的时候,他们一脸虔诚地问道:“主啊,
请给我们以指示,告诉我们谁才是天国最伟大的人?”
耶稣平静地抚摸着身旁一个孩子的头—这个孩子抬起头来用崇拜和敬
仰的眼神看着他——然后说道:“谁能像这个孩子一样,谁就能成为天国最
伟大的人。”我们假设有一个弟子深深地记住了耶稣的话,于是他开始观察
这个孩子的一举一动,试图以一种无比虔诚和爱戴的心到达那种神圣的精神
境界。可就算把这样一个观察者放到一个满是孩子的教堂中,他也无法成为
我们期望中的那种新型教师。
但是,如果一名教育工作者能同时具备科学家的献身精神和基督徒的虔
诚心态,那他无疑会成为一名真正具有科学精神的教师。教师们或许能从这
个孩子的身上学到一些东西,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让我们接着看另外一个例子,来研究一下教师的心态。
现在,我们设想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位长于观察和实验的植物学家或
动物学家。为了研究“某种真菌”在原始环境下的状态,他到野外去进行考察。
回到实验室后,他借助于显微镜以及其他一切可利用的仪器和设备展开了研
究工作。
实际上,他称得上是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因为他不仅明白研究大自然的
意义,而且还精通现代实验科学所提供的一切技术和手段。
接下来,我们接着设想,由于研究的独创性,这位科学家得到了某所大
学的重用,并被分配到科学部进行膜翅目昆虫的研究。
当他开始着手做这项工作的时候,有人把一个装有蝴蝶标本的玻璃盖盒
子拿给他看。
这些蝴蝶标本张着翅膀,身子用大头针固定着,趴在盒子里一动不动
科学家看了之后会说,这些标本只不过是小孩子的玩意,根本不能用来进行
科学研究。如果用这些材料进行试验的话,肯定不会成功。
如果把按照科学的标准培养出来的教师安排到一所公立学校里,那他的
遭遇肯定和那位科学家无异。因为各种规章制度扼杀了公立学校的孩子们的
个性。就像被固定在盒子里的蝴蝶标本一样,这些孩子被束缚在课桌旁,无
精打采地伸展着他们早已失去了飞翔能力的知识翅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11-14 15:13 , Processed in 0.152716 second(s), 4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